互聯網金融加快傳統金融智能化發展,免簽支付接口應運而生

樓主  收藏   舉報   帖子創建時間:  2018-10-25 18:01 回復:0 關注量:242
  自2016年以來,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在國內變得異常火熱,但它并非憑空而生。在近日舉行的“快牛金科人工智能助力金融科技創新”論壇上,國內FinTech機構快牛金科集團聯合創始人陳松表示,國內金融科技的發展其實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2017年被業內稱為中國的“金融科技元年”,也是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變局之年。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創新為金融業帶來了積極變化,越來越多的傳統金融機構開始選擇與新興科技牽手合作,通過優勢互補來為用戶提供更為安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開辟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4方支付接口
我國金融科技使用率居世界首位

第一個階段是2008年以前,其主要特征是金融電子化和信息化。金融業務的電子數據的處理能力,就是在那個時候體現出來。比如可以看出,在金融交易方面,人工交易越來越少,更多的是通過數據傳輸來進行,電子化技術越來越普及。

2008年到2016年是國內金融科技發展的第二個階段。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是金融網絡化和移動化。正是在這一時期,移動支付、網絡借貸、網絡眾籌、股權眾籌等迎來快速發展。

而從2016年以來金融科技進入第三個發展階段,即金融自動化和智能化。金融互聯網、金融云、金融大數據、區塊鏈,包括智能金融等逐漸興起,其中,人工智能在這里面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金融科技雖然算是新生事物,中國在這一領域已遠遠走在世界前列。據安永2017年金融科技采納率指數顯示,目前中國金融科技的應用率達到69%,遠超美國的33%,高居世界首位。從投資角度來看,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總額為232億美元,其中,中國區域的投資達到102億美元,占亞太地區的九成,占全球總投資額的四成。今年上半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總額530.2億元,其中,中國金融科技公司獲得217億元,占全球總額的41%,幾乎是美國的兩倍(116億元)。

專家指出,中國金融科技的突起,有其一定的宏觀背景:在政策方面,人工智能國家戰略規劃與鼓勵支持政策出臺,國家對金融提出了自動化和智能化發展要求,這些都為中國金融科技的興起提供了土壤。在經濟上,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項目投資熱度高漲,備受資本青睞,供給側改革也對金融改革提出了迫切需求。

“在技術上,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成熟,已經到了商業化、產品化這樣一個發展階段。”同時,近些年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應用也積累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為人工智能應用打下了深厚基礎。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集群正成為全球經濟新驅動力。騰訊近日發布《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顯示,截止到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業總數達到2617家,其中美國擁有1078家,占據41%;中國占有量第二,共有592家,占23%。《烏鎮指數: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顯示,在全球人工智能專利數量方面,中國以15745項專利緊跟在美國之后,位列第二。

助力傳統金融機構智能化發展  
前兩年,提及金融科技,大家討論的是,是否會對銀行業造成沖擊。如今大家達成的共識是金融科技可以助力銀行的智能化發展,銀行也需要金融科技公司的服務和合作。

今年4月份普華永道發布《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調查》顯示,68%的傳統金融機構受訪者預計未來三至五年內加強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傳統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之間的合作是金融科技公司的大勢所趨,48%的傳統金融機構受訪者表示已向金融科技公司購買服務,40%的受訪者選擇與金融科技公司達成合作伙伴關系。

金融科技公司為何可以助力傳統金融機構?

對此,專家表示,以前銀行機構采用類聚的數據對申貸人進行審核,比如人口統計學數據、基于邏輯篩選的數據或行業交易數據,而如今的一些金融科技公司,通過互聯網弱特征數據對用戶進行更為全面的判斷,比傳統的風險管理更加精準,同時遠遠突破了傳統金融在效率方面的上限。

據陳松介紹,中國目前真正被銀行服務的信用客戶只有1億多人,擁有征信報告的僅有7.8億人,還有相當大的群體沒有享受過銀行的信貸服務。而快牛金科為傳統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風控模型可以將更多層級的人群納入到銀行金融的服務范圍之內,無論是獲客、風控、貸后管理等各個模塊,都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算法提高效能,提升金融機構資金的流動速度,為傳統金融機構帶來更多收益和價值,是傳統金融服務很好的補充。迄今為止,公司已與幾十家金融機構達成深度合作,包含券商、信托、保險、銀行等。

越來越多的傳統金融機構正加入到與金融科技企業合作的隊列中。近日,招商銀行宣布與騰訊在金融大數據反欺詐領域達成合作,騰訊金融云聯合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通過AI技術把反欺詐能力開放給招商銀行,幫助招商銀行更好地識別金融業務中的欺詐行為,共建金融安全生態圈。

針對此次簽約,招商銀行副行長劉建軍表示:“招行和騰訊在金融安全領域的合作,有利于推動整個金融行業穩健發展。開放與合作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人工智能的使用使得金融信貸有了更高的準確性。”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楊強認為,人工智能使得金融信貸和被授信者的應用場景緊密聯結起來,這種高效的金融應用在傳統金融上是不可想象的。未來,人工智能不僅在改變金融,還使得金融變得更加的場景化,高頻交易。

金融行業猶待完善和監管

今年5月份,中國人民銀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員會,旨在加強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規劃和統籌協調。該委員會今后將積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豐富金融監管手段,提升跨行業、跨市場交叉性金融風險的甄別、防范和化解能力。

人民銀行副行長、金融科技委員會主任范一飛近日表示,銀行業要進一步加強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將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虛擬現實(VR)等先進技術合理布局到各種金融服務場景中,為傳統金融注入活力,發揮金融科技創新應用示范作用。同時,也要對風險保持清醒認識,推動金融科技與監管科技研發應用。人民銀行與銀行業要加強協同合作,共同參與相關規則與標準的制定,推動監管科技與金融科技良性互動。

金融科技改善了傳統金融服務的廣度與深度的不足,為更廣闊群體提供了可獲得、更便捷靈活的金融服務。不過,在陳松看來,目前金融科技企業仍普遍面臨兩大數據難題:一是數據孤島現象,二是數據應用的有效性。所謂數據孤島,即用戶數據高度集中在幾家頂尖互聯網企業,容易形成數據寡頭現象,不利于金融科技公司的數據聯通;而數據應用的有效性,即進行第三方數據合作的金融科技公司,受缺乏時效性、應用性的封裝數據制約,難以對用戶建立完整、真實的畫像。

“金融科技其實本質上還是金融,但核心則在于科技兩個字,所以金融科技未來的發展核心和爆發風口必定是依靠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以及區塊鏈等先進科技手段實現金融的智能化、智慧化以及數字化、普惠化。”陳松稱。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近日表示,金融科技行業仍然需要確立方向、達成共識、形成標準。  
在京東金融看來,金融科技的核心內涵,實際上是有兩層:首先,金融科技的商業模式是企業服務,服務對象是金融機構,而不是為自營金融業務服務。其次,金融科技必須有很強的科技能力,一切商業模式的進步,都離不開新興科技的驅動。
免簽支付服務商:
       南陽三百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專注支付系統開發、網貸系統開發、智能還款系統開發,8年專注互聯網+金融系統開發,公司原南陽地區360搜索總代理,公司坐落于河南省南陽市師范學院經緯國際廣場,座機電話:0377-83867263,服務QQ:1123313500,歡迎廣大客戶來我司蒞臨指導,我們竭誠為您服務!商務信息網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