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去年7月剛建成的公園,總面積1.1萬平方米,在商廈林立、車水馬龍的街區里顯得格外靜謐。這是東城區建成的第一處城市森林公園。從公園建成開放那天起,陳友林幾乎每天晚飯后都要來這兒走一走。
“我記得小時候這里還是一片荒地,后來因房屋拆遷成為一片綠地。”陳友林回憶,“在這片寸土寸金的地方想建一座公園,可不簡單。”他說,此前,街道向居民征集這片閑置地的使用建議,大家都感到為難:不知道這么塊“巴掌大”的地方能怎么物盡其用。
“可別小瞧這小公園,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多點開花,景致就不一樣啦,獲得感也不一樣!”陳友林笑著說,這兒不像是鬧市里的公園,倒像是郊野園子。他計劃等天氣再暖和些帶著手風琴來公園練習:“白果樹的葉子落一地,那才美呢!”
新中街城市森林公園是北京近年來結合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加快建設生態文明的一個縮影。城市森林、口袋公園、小微綠地……結合綜合整治、拆除違建、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等,通過多元增綠、見縫插綠和精準建綠,老百姓身邊的綠色正越來越多。
2018年,北京新建28處城市休閑公園,并在東城、西城、海淀等區新建了20處具有近自然特色的城市森林,還建設了121處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將全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由77%提高到80%。
在北京中心城區,一些小公園成了周邊居民鍛煉聚會的場所和“室外會客廳”。
2018年,北京西城區東福壽里胡同南口,新建起了一座800多平方米的小公園——東福壽里口袋公園,園中栽植著玉蘭、石榴、柿子樹等,午后暖陽下,胡同里的老人們圍坐在古色古香的亭廊下閑話家常。
北京市西城區園林綠化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西城地塊緊張,東福壽里口袋公園原是違建用地,環境臟亂,通過拆遷騰退、綠化改造,后建成了公園。“公園雖然面積不大,但緊鄰居民區,為附近百姓提供了一個活動場所,讓老百姓能‘推窗見綠、出門進園’,非常方便。”
漫步東城區東四街道鐵營胡同,每一個轉角后都藏著驚喜:或是盆栽的月季花露出新芽,或是金銀花長出嫩葉,或是葫蘆、紫藤的老枝爬滿掛架,還有鮮嫩菠菜在微型溫室里生長。
胡同居民李健說,過去胡同里到處私搭亂建,到了夏天蚊子還特多,讓人“鬧心”“堵心”,后來經過整治,胡同面貌煥然一新。為了美化環境,園林部門和街道還專門提供了各種盆栽植物讓居民認養栽植。深受鼓舞的他也發動其他居民一起成立了“胡同花園”花友會,現在成員已近百人。“各家沒事就把自己養的花木拿出來一起鑒賞,交流心得和技術,也是個樂趣。”
“現在街坊鄰居都爭相管護自家門前的小花壇和盆栽植物。”居民莊素菊說。
“說到綠化,沒有人參與不行。”東四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高洪雷認為,城市生態的改善需要深入群眾,聆聽需求,引導居民,共建共享,充分發揮群眾作用。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局長鄧乃平介紹,2019年,北京仍將在海淀、豐臺、石景山等區重點建設31處公園綠地,同時還將在東城、石景山等區建設13處城市森林,并利用面積較小地塊,為市民再新建50處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進一步拓展城市綠色生態空間,讓更多居民有“綠色獲得感”。預計至2019年底,北京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4%,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8.4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6.4平方米,首都將變得更綠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