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男籃世界杯全球形象大使,NBA傳奇球星科比現身中國參與抽簽儀式,并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談到他上下半場的人生轉換,分享了他關于熱愛、關于執著乃至關于遺憾的人生感悟。
進擊商界,像球場上一樣執著
投資、寫書、做制片人,離開球場后科比的轉型相當成功,不斷嘗試新的角色與挑戰。“我并不是要證明什么,而是去熱愛你從事的。找到你真正的熱愛,一旦找到了,你會認真、內心充滿敬意,成績自然水到渠成。”科比告訴記者,他創辦了一家專注內容制作的傳媒公司,推出了科比紀錄片《繆斯》,出版了《曼巴精神:科比自傳》,與ESPN+合作籃球分析系列節目《細節》,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每一項他都親自投身創作。
如今,他即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體育主題的魔幻小說《威茲納德系列:訓練營》。“希望通過小說把我20年籃球生涯學到的東西分享出去,包括人生的哲學、比賽的學問,通過故事、魔法、娛樂的形式,激勵鼓舞我們的下一代。”科比說。
此外,科比還投資了運動飲料品牌BodyArmor,隨著飲料巨頭可口可樂收購了部分BodyArmor股份,作為第四大股東的科比獲得了不菲的投資收益。在運動領域,他還設立了“曼巴體育學院”,為業余和專業運動員們提供全方位體育訓練。
對于商業,科比像當年在球場一樣全情投入,遇到不懂的商業問題,他會全天候提問轟炸商界大佬,甚至凌晨三點給商業伙伴發短信探討業務。“不管做什么,你都要百分之百投入。不管是打球、寫書還是拍電影,你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和專注,去確保這是你能做到的最好。”他說。
如今的科比有更多時間可以陪伴妻子、女兒,這讓他很開心。他會親自開車送女兒去學校,享受這段父女獨處的幸福時光。
作為男籃世界杯的全球形象大使,科比說他肯定會去觀看世界杯各隊的比賽。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2年倫敦奧運會,他兩度身披國家隊戰袍為美國隊拿到金牌。展望本次世界杯美國隊的表現,科比認為他們依然是奪冠最大熱門,但同樣面臨著強敵環伺的局面。“很顯然作為衛冕冠軍,美國隊是最大奪冠熱門,但世界杯沒有弱旅。”科比說,“很多球隊都有球員在NBA效力,也有很多沒有選擇打NBA但同樣非常厲害的球員,大家都很強。”
如今,依然看得到凌晨四點的洛杉磯
當年科比一直是出了名的訓練“瘋子”。
2004-2005賽季和科比在湖人做過隊友的卡隆·巴特勒,回憶說科比當時每天六點半或七點就會來到球館訓練,一周七天不曾間斷;科比曾經的隊友拜倫·斯科特曾說他看到18歲的“黑曼巴”在沒有燈的球館里摸黑投籃,那會兒距離球隊的正式訓練還有兩個小時;球星波什回憶在拉斯維加斯的美國隊訓練營中,當他早上八點睡眼惺忪地起床準備去吃早飯時,看到了科比和他的訓練師,科比膝蓋敷著冰袋,訓練服已經全部濕透。“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早已成為科比刻苦努力的代名詞,被擁躉不斷提及,激勵著一批批的年輕人。
科比告訴記者,剛剛退役那會兒,他其實有點放松,什么都不想做,膝蓋和肩膀會隱隱作痛,所以沒去健身,身材也有些發福。不過,現在的科比已經恢復了訓練和自律,依然會每天四點起床去健身。
“大概五六個月前,我重新開始健身,非常非常努力去保持身材。”科比說。除了自我的約束,科比的動力還來自他的孩子們。科比希望給孩子們樹立起身邊的榜樣,告訴他們什么是努力,“他們沒法看到你在辦公室工作有多玩兒命,什么是最直觀的言傳身教,那就是你的訓練。”
最后一役比81分更難忘
回望科比20年職業生涯,太多的高光經典,無數次熱血沸騰。遠離那方快意恩仇縱情四海的江湖快三年了,此刻坐在沙發里已然不惑之年的科比,腦海中最難忘的瞬間又是什么呢?
“我們贏下總冠軍的那些比賽是最難忘的,但最后一場比賽對我來說最為特別。”科比說。2006年如日中天的科比面對猛龍砍下了震古爍今的81分,10年后在自己的“最后一舞”上,巔峰不在的老科狂砍賽季最高的60分,帶領湖人取勝爵士,賽后一聲“Mamba Out”讓多少人感動落淚。
“81分那次我的大女兒娜塔莉亞只有兩歲,二女兒吉安娜還沒有出生,她們沒有機會親眼看我在那個競技狀態下打球。”科比說,“而我的最后一場球,孩子們和妻子瓦妮莎都在現場,我有機會看到她們的反應,和她們一起享受這個時刻,太多的樂趣,這是我永遠不會忘掉的回憶。”
球場上,戰神科比的技術已臻化境,但他始終認為技術層面的提升沒有止境。“從籃球的角度,我從來不會到一個階段就說OK了,你永遠都可以變得更好。”科比說,“不管是干拔跳投、罰球、防守還是領導力,我會去觀察比賽的每一面,在每一面努力提高,永遠不停留在舒適區,一切都是進步進步再進步。”
五座總冠軍獎杯、兩屆總決賽MVP、18次入選全明星,科比依然認為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很多很多遺憾,但他早已將這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明白,生活不可能完美。如果你有完美的人生,那也同樣缺少了很多意義。”科比說,“你要經歷起起伏伏,你可能會做出一個讓你事后后悔的決定,這都是人生的一部分,通過那個決定,你同樣可以發現人生之美。”